欢迎访问富康医学官网!

医学文库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交流培训 > 医学文库
水针疗法的治疗作用
发布时间:2023-01-11 浏览数:0

水针疗法的治疗作用

1、促进软组织的劳损重新修复作用

椎周围软组织劳损是脊椎失稳、错位而引起临床症状的病理基础。试验证明:软组织劳损,是软组织损伤后,创伤修复不完全,局部纤维性变或钙化,或因损害局部循环,引起相关肌萎缩,成为脊柱生物力学动力平衡失调主因,故水针治疗能使椎间不稳定加速康复。劳损点水针注射,针刺的微创,能使激发局部创伤修复功能,注射10%葡萄糖注射液和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的混合药液,补给局部组织热量,改善局部循环,有利于创伤的重新修复,故凡颈椎病患者主诉在颈椎活动时听到颈部有响声者,在该劳损点做水针治疗2~3次后,次响声可消除而颈椎失稳亦随之改善。对机化粘连的软组织,注入10%葡萄糖液与30%胎盘注射液的混合药液,能软化硬结和粘连,促使机化(纤维性变)逆转,而达到硬结软化,重新修复的功效。

2、内固定作用

利用快速注射法,对失稳的棘突间(棘间韧带部)或椎关节旁作快速注射——形成认为水肿区——使椎间失稳处达到“一时性”的“内固定”作用。半环形注射法是牵引下正骨手法的有效辅助疗法。能使椎间盘早期变性变窄的椎间隙,经牵引增宽后,立即用半环形注射法,能保持牵引的疗效,是治疗前后滑脱式、倾位、仰位式错位,椎间盘突出并发小关节错位的特效疗法。棘突旁分层注射法,对椎体旋转式或侧摆式错位者,手法治疗后进行椎旁分层注射,能起椎体稳定作用。

3、  辅助复位作用

适用于倾位仰位式错位,由于患椎错位使其与相邻椎体间变位,棘突间隙增宽,其上(倾位式错位)或其下(仰位式错位)的棘突间隙变窄,手法复位时有一定困难,正骨手法复位后,即在变窄的棘突间隙注入水针药液,形成局部水肿膨胀,有协助复位的作用。

选自段俊峰(脊椎病因治疗学第二版)

28292909_110454817081_2


上一篇:肾阳不足
下一篇:水针注射部位的选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