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富康医学官网!

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交流培训 > 行业资讯
国医大师(石学敏、唐祖宣、李佃贵) 传承弟子—招募中
发布时间:2024-04-18 浏览数:0

拜名师、做名医!  

国医大师传承弟子——招募中!    

(跟师临床带教)  

1、石学敏国医院士 

2、唐祖宣国医大师   

3、张大宁国医大师   

4、李佃贵国医大师   

5、吕景山国医大师   

6、王晞星国医大师 

《注:只有石学敏不是本人临床带教,其他都是本人临床带教》

咨询电话:13520314457(陈老师)

QQ截图20230104103732

《国医大师介绍》

1.     石学敏国医院士:

中国工程院院士,教授,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,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天津政府授衔针灸学专家。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,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主任,天津市重点学科针籴学科学术带头人,天津市政协常委。从医逾50年,救治海内外患者数以万计;世人公认的石学敏“醒脑开窍针刺法”治疗中风病,在取穴、手法、计量学方面刻意创新,创立理论,建树针刺手法“向科学化、规范化的现代针灸发展方向”勇敢引领,成功实践。  作为博士生导师,他遵循中医针灸学特点,探索出整套针灸高级人才培养模式,独辟新径,探索中医博士生培养之路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作为中国针灸院士,他运筹精微银针,精妙选准推动中国切入点,光辉中医,光耀中华民族:先后赴40余国和地区讲学治病;相继与4国11所大学建立长期科研、医疗合作关系;已有42国和地区2483名研修生、留学生,特来天津中医一附院学习针灸;接待29国和地区3234个参观团体;2388名海外患者慕名直奔天津中医一附院接受针灸治疗。  作为大会主席,他主办1至7届国际针灸中医药学术会议。作为蝉联20年担任大型综合现代化天津中医一附院院长,2000.4在他主持下,2.5万平方米“国际医疗康复大厦”拔地而起,中外患者趋之若鹜;建成拥有GMP认证的大型商品药生产厂房;成立石天产业集团。跨入新世纪,他提出“大学医院、大学产业”宏伟蓝图;2001.10全国中医医院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天津中医一附院举行,“石学敏院士现代医院管理思想”深入人心,成为富于创新的医学科学家和现代医院管理学专家;作为学科带头人2002.3他创建了天津市针灸研究所。石学敏院士注重调查研究,雷厉风行,睿蕴学者风范,是实践中医跨越式发展,推广针灸迈进世界,勇于创新的中国医学优秀领导人才。

 

2.     唐祖宣国医大师

唐祖宣,生于1942年3月,河南邓州人,中共党员,中医主任医师,国医大师,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。全国先进工作者,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;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;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学会唐祖宣学术研究分会会长,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仲景国医推拿分会会长,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名老中医薪火传承分会会长,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仲景医学分会会长,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唐祖宣医学工作委员会会长,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适宜技术分会会长;泰国中医药学会、瑞典中医药学会永远名誉会长;南京中医药大学、江西中医药大学、辽宁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;暨南大学名誉教授;河南中医药大学、南阳理工学院终身教授;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;第七届、九届、十届、十一届、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。  唐祖宣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临床与科研实践中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运用温阳法治疗心脑血管病效果显著,防治四肢血管病有独到建树,治疗老年病经验丰富,研制出国家三类新药“脉络舒通颗粒”。撰写学术论文136篇,编著学术著作和履职著作123部,共计8070万字。  带徒千余名,分别来自中国、美国、瑞典、泰国、马里、毛里求斯、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,其中博士生导师,教授,主任医师,三甲医院院长240余名。60年来一直在基层为群众治病,曾经为160多位副部级以上领导和名人大家做过医疗保健工作。  在三十多年的人大代表历程中,提出议案、建议1165件,其中有关中医药事业方面的522件,并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致信中央领导86封。在助推国家中医药大政方针制定、建立健全各级中医药管理机构、中医药立法、发展基层中医药事业、发挥中医药防治重大疫病作用和中医教育、科研、传承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。  唐祖宣同志两次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;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、省重大科技成果奖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;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;河南中医事业终身贡献奖;2010年被授予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称号;2014年被授予“国医大师”称号;2019年荣获“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”;2020年当选“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”。

3.     张大宁国医大师

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名誉院长、国家第二批“国医大师”、中央文史馆馆员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。上世纪90年代至今,张大宁连续担任中央保健医生,负责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工作,被中央授予优秀中央保健医生。全国中医肾病学会主任委员,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。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、首席专家,天津市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。张大宁作为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,他提出的“心-肾轴心系统学说”、“肾虚血瘀论与补肾活血法”等理论,已被中西医学术办所公认。    1998年8月,经中国科学院与有关方面提名,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,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中国科学院新发现的8311号小行星,命名为“张大宁星”。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安排,应邀在全国十几个省级、市级三甲医院建立“国医大师张大宁工作站”,带徒60余人,并定期讲课、会诊、查房,为培养各省市肾病学科带头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。

4.     李佃贵国医大师

李佃贵,(1950-),张家口蔚县人,教授、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。中医浊毒论创始人,全国劳动模范,第三届国医大师,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,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,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,河北省应对新冠肺炎中医药专家组顾问,河北省科协会士,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卫生部、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,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专家。2017年河北十大新闻人物。    

全国第三至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省管优秀专家,省突出贡献专家。河北省第六、七、八、十届政协委员,第八届人大代表。原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(正校级)兼河北省中医院院长、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,现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、河北省胃肠病研究所所长。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(脾胃病科)主任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(慢性胃炎)重点研究室主任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(脾胃病科)、重点学科(中医脾胃病学)主任。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李时珍研究分会名誉主任委员,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,中国民间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世界中联浊毒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,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,河北省健康养生文化产业促进会会长,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,河北省医养结合促进会会长,河北省中医学会副会长,河北省医学会副会长,河北省医师协会顾问。曾荣获“中国医师奖”、“中医传承特别贡献奖”、全国老科协”突出贡献奖“等多项荣誉称号。    

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,尤其擅长脾胃病的治疗,首创“中医浊毒理论”,指导治疗多种疑难杂症,疗效显著。指导、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,主编各类院校教材10余部,学术专著40余部,获批专利多项,获各类科技进步奖30余项。

 5.吕景山国医大师

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名誉顾问,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本科,师从北京“四大名医”之—施今墨先生、祝谌予教授。同年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任医师、主任医师。现任针灸教研室主任,兼任中国脑穴研究会副理事长。对于针灸、中医内科的理论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。    

1991年调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任所长、主任医师。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、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。从事中医临床、教学、科研工作40余年,精研“药材”、创用“穴对”和“同步行针法”,对糖尿病、冠心病、痛风、过敏性病症颇有研究。主要著作有《施今墨对药》(日本,韩国已释为该国文字出版)、《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》(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)、《施今墨医案解读》、《吕景山对穴》(日本,韩国已释为该国文字出版)《冠心病中医诊治与调理》、《糖尿病中医诊治与调理》等。发表论文50余篇。

6、 王晞星国医大师

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生导师,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,院名医、省中年名医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(山西省中医院)院长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肠道灌疗重点研究室主任。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,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、中国抗癌协会山西分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/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、山西省医学会副理事长、《山西中医》杂志主编。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、333工程优秀人才、山西省“五一”劳动奖章和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,全国首批名中医,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。          

王晞星1959年出生于运城,17岁高中毕业后,一个偶然机会,他成了大队卫生所的一名“司药”。1980年,王晞星考取了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。1985年,26岁的王晞星作为优秀毕业生选择到了山西省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,即现在的山西省中医院,成为消化科的一名住院医师,踏上了正规的拯危济厄的岐黄之路,开始了自己年轻时就热爱的中医临床工作。  王晞星跟随出身六代中医世家的消化科主任肖汉玺侍诊,恩师德医双馨,对其影响至深至远。王晞星感受到医学不是冷冰冰的技术,而是充满人情味的艺术。所以,对每一个病人诊病,他都不论贫富,用心皆一,药简效宏,身心兼治。  王晞星诊病有一个习惯性动作,就是给患者把脉时,他会用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手,或者触碰患者的手心。就是这样一个小动作,一下子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,给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一些心理慰藉。  在消化科干得顺风顺水的王晞星,根据肿瘤发病率高的现实,把目光投向了肿瘤专业。2000年1月,王晞星牵头创建了山西首个中医肿瘤专科。他说:“我们搞中医,如果不能在重病和疑难病上取得突破,就不能真正体现出中医的价值。”  经过10多年耕耘发展,肿瘤科由创建初期的3名工作人员、14张病床,发展为拥有80余名工作人员的专业团队、3个病区、171张床位、一个放化疗中心、一个介入中心组成的以中西医结合为主,治疗特色鲜明、省内同专业规模最大、服务能力最强、医疗技术领先的中医肿瘤专科,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,国家卫计委重点专科和山西省重点学科,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一站式诊疗中心。  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低、胃肠反应大,经过不断总结和研究,王晞星提出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和“和法”治疗新理论。此举一方面极大减轻了癌症患者放、化疗之后造成的免疫功能下降,骨髓抑制,胃肠道反应,肝、肾脏器损害等。另一方面让肿瘤和患者身体和平共处,通过提高免疫力,抑制肿瘤,提高患者生存质量,有效延长生命,保留人体正气抵御肿瘤细胞侵害。他用药准确,疗效显著,屡起沉疴,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。截至目前,他诊治过的患者遍布全国31个省、市、区,肿瘤科年住院患者达4800人次。  王晞星秉承创新中医的思维,不断开拓前行。近年来,他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,二等奖3项,三等奖3项,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,实现新药成果转让2项。主编学术著作4部,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核心医学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。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、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和第四、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,他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、技术过硬的肿瘤专业人才。

微信--zhenggu1225

 




上一篇:青岛—3月22日《于氏整脊精讲班》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