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富康医学官网!

医学文库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交流培训 > 医学文库
颈椎病主要分型
发布时间:2023-01-11 浏览数:0

颈椎病主要分型

颈椎病是脊柱病主要疾病之一。欧洲瑞士日内瓦医疗救护中心(Geneve 1997~2001年)见到成年人颈椎病占脊柱病人的38%,欧亚分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医院(ISTANBUL 2001年)见到成年人颈椎病占脊柱病人47%,中国北京(Beijing 2001年)某机关医院见到成年人颈椎病占脊柱病人的41%。在100例颈椎病中,有颈肩疼症状者为15%,疼痛麻放射窜行到上肢者为31%,脊髓型者为18%,调查北京某机关医院工作人员,颈椎病发病率为18%,其中神经根型者51%,脊髓型者为15%,椎动脉型者20%,交感神经型者14%。更有趣的是2001年10月,在有40人参加的北京全国颈椎病高级推拿和定向正骨培训提高班中,有12人有颈椎病,占30%。从国内外有关统计看,颈椎病确属常见多发病,目前多数骨科专家认为颈椎病主要分以下六型,有年轻化趋势。

1.神经根型

在颈椎病中,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(占51%以上)。临床上对本型进行定向正骨治疗,疗效常常明显,患者预后也很好,复发率较低。

AA

(一)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

颈脊神经根穿出椎间孔前由背(后)支(主管感觉)及腹(前)支(主管运动)所组成。椎间盘整体在压力轻时呈似桃形,当髓核受到重力挤压时,纤维环就会向四周膨胀,则弧度最大的纤维环部位受力最大,破裂口多在此处发生。椎间盘突出物正好压迫神经根,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。

椎间盘突出物直接压迫神经根后,可引起神经根拉长而缺血、缺氧,另外突出物也可能把神经根顶起,都会造成临床的神经根性感觉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出现。

(二) 神经根型症状

无论男女性,多在35~55岁间,颈部劳累受到轻度撞伤或转动颈部及晨起床时,出现颈肩不适、发硬疼痛,数日(一般5天内)后不能自行缓解、疼痛麻胀向下窜到一只手或2~3个指尖,无论站立行走或坐卧等姿势,不知怎样放这只手臂才好,稍稍转头或用手提取菜饭锅、水杯等物品时就会感到疼痛难忍,严重时拿不稳物品,而脱手落地。有的患者伴有头疼头晕,夜间失眠,常把手放在额上略感舒服,但时间不长而又痛醒,颈部活动受限,后伸、咳嗽、打喷嚏、用力大小便都会增加疼痛,约10天后多出现手臂肌力下降,行走不稳转颈时即刻出现一过性颈肩如触电样麻痛窜到手指。服止痛镇静药多不见效。

(三) 神经根型体征

1.颈后部:常见一边肌群紧张、发僵而活动受限。为了使患处颈椎间孔扩大,缓解神经根出孔处的压迫症状,颈椎的生理前凸减小或变直后凸,出现颈部后伸或向病侧弯时小于45°而活动受限。

2.颈肩背压痛点:神经根因受到压迫刺激而出现所支配的肌肉发生痉挛,以手指按压该肌时出现痛点,如“风池”穴枕大神经处、肩胛骨内上角区、胸大肌、颈前斜角肌、肱骨内上(手腕伸肌起点)区、棘突旁等处的压痛。其中棘突与横突中央区(足太阳膀胱经椎间孔处)受累而压痛最明显,可向周围放射,因足太阳膀胱经下是神经根区。病变及相邻的棘突间压痛是因椎体间曲度后凸失衡不稳所致。

3.上肢牵拉试验:患者取坐位,术者一手扶稳患者颈颅部,另一手握患者腕部,两手呈反方向牵拉,若病人感到手疼痛或麻木则为阳性体征。这是由于臂层受牵,神经根被刺激压迫所造成。

4.感觉检查:颈椎病早期,其神经根受刺激时,所支配部位痛觉过敏;时常感觉局部似虫爬样或针刺样麻痛。一般先检查健侧后再查患侧手指。有的患侧手表现痛觉减退或消失,若拇指痛觉减退,提示第6颈神经根受压遭刺激,若为中、食指痛觉减退,提示第6至7颈椎间隙病变,是第7脊神经根受压;若第4至第5颈椎间隙病变,压迫刺激第5颈神经根,痛觉异常只到手腕,而不到手指。

5.腱反射:肱二头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提示第6颈神经根病变;肱三头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提示第7颈神经根病变。

6.肌肉节段病变:上肢三角肌、肱二头肌和伸腕肌无力后出现萎缩,提示第6颈神经根损伤。如肱三头肌、胸大肌无力后出现萎缩,则提示第7颈神经根损伤,检查时需与健侧同类肌肉比较。

7.根据简要体征定位:

诊断第4至第5颈椎间盘病变,压迫第5颈神经根。

① 疼痛从颈肩窜到腕部而不到手指。

② 压痛点在第4至第5颈椎棘突、冈上肌。

③ 颈后耳下区及前臂掌侧中线区感觉功能下降。

诊断第5至第6颈椎间盘病变,压迫第6颈神经根:

① 疼痛从颈肩、前臂窜到拇指。

② 压痛点在第5、6颈椎棘突及肩胛骨内上角区。

③ 前臂桡侧及拇指感觉功能下降。

诊断第6至第7颈椎间盘突病变,压迫第7神经根:

① 疼痛从颈肩窜到食指、中指。

② 压痛点在第6、7颈椎棘突及肩胛骨内中部区、胸大肌。

③ 中指区感觉功能下降。

 诊断第7至第1胸椎间盘突病变,压迫第8颈神经根:

① 颈肩痛麻窜到无名指及小指。

② 压痛点在肩胛内下角及第7颈椎棘突区。

③ 尺侧二手指感觉功能下降。

以上是单个颈椎间盘病变体征,但临床上常见多个颈椎间盘不同病变,表现自然更复杂更多样些,但总是有一个神经根受压较重的。只要发现上肢相应肌肉或手指骨间肌麻木、无力和久累疲胀萎缩等异常改变,应该引起特别重视。据有关专家跟踪观察发现。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时轻时重反复发作,一般不会发展成脊髓型颈椎病的肢体瘫痪,但肢体一处或多处疼痛、麻木较重,以颈肩背和上肢多见。

8.影像所见:X线照片侧位可见颈椎生理前凸减小、变直或成“反曲线(反向成角)”改变,椎间隙1个或数个变窄,椎体前后边缘同时或前缘[食道方向]有骨刺形成,多见后骨刺形成较重。侧位过伸过屈片,常见颈椎体相互边缘不整齐,表现出不稳形态。在病变间隙常见有相应的项韧带条索状钙化灶(病理切片为骨化变)。斜侧位片可见钩椎关节骨刺及神经孔的改变。CT或MRI可清晰地显示后骨刺、椎管腔大小、神经根、脊髓及各层软组织的形状,对明确诊断价值更大。

微信图片_20211216191437

9.诊断依据及疗效标准:

神经根型诊断依据:

① 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,伴随颈部活动受限。

② 皮肤感觉降低呈节段性分布,肱二、三头肌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,肌力和肌张力减低,上肢前臂肌及大小鱼际肌,骨间肌可有轻度萎缩。

③ 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,臂丛牵拉试验阳性,应排除前斜角肌综合症,颈肋或胸腔出口综合症。

④ 颈椎X线摄片:椎间隙变窄,椎骨有骨质增生,有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成角畸形,项韧带钙化等。

⑤ 肌电图检查:可显示纤维电位,正相电位等。

治愈标准:

疼痛消失,感觉、反射、肌力等恢复正常,能参加劳动和工作。

好转标准:

疼痛缓解,感觉、反射、肌力有所恢复,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。

10.神经根型椎病症状虽多样性,但应与以下疾病特点相鉴别:

①胸廓上口综合症:患肢过度外展,肩抬平时常见桡动脉博动消失;肌电图显示尺神经传导减慢速度30%以上;X线片可见第7颈椎横突过大。

②颈椎骨关节炎或颈背肌筋膜炎:常在痛点封闭或口服祛风湿药有效。

③脊髓空洞症和脊髓侧索硬化症:虽都可出现手部肌萎缩,但前者有痛觉消失,触觉存在;后者病性发展快,合并舌肌、呼吸肌萎缩而发音不清呼吸困难等危症。依据体征和客观检测综合分析得鉴别。

2.脊髓型

该型是引起四肢瘫的严重疾病,约占颈椎病的15~18%,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颈椎椎间盘突出、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挤压脊髓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颈椎外伤后脊髓损伤性液化   

       

(一)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

多见于外伤后颈椎移位椎管狭窄及间盘突出,并与骨刺共同在颈椎伸屈活动中刺激、挤压脊髓发生症状。也可因为颈椎不稳,导致混合突出物刺激脊髓或通过交感神经丛刺激脊髓膜,引起脊髓血管痉挛循环障碍而症状加重。

椎间盘突出、骨质增生、骨刺形成和黄韧带肥厚等因素,也可导致椎管狭窄,引起脊髓受压迫症状,在临床观察中发现,颈椎病患者在受到同样外伤后,颈椎椎管越狭窄者,可产生越严重的脊髓损伤,后果越更差。

在上述多种原因基础上,加上椎管后方黄韧带肥厚,就会出现在颈后伸活动时发生韧带褶折,而从后方直接刺激到已受压迫的脊髓,这样前后夹钳作用,是造成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物理性原因。患者在早期只是发生脊髓功能性血液循环障碍,但到晚期脊髓都会发生变性反应,脊髓功能都将难于恢复。

(二)临床资料

1.病史:目前有年青化趋势,患者多在35~60岁,发病较慢,常有转颈不灵活史,约20%患者有外伤史。患者先从单侧或双侧上下肢发麻、发沉开始,出现行走困难,走态不稳,双脚有似踏在棉花上感觉。颈发硬,颈后伸常感到上下肢麻木,看电脑、电视、电影过久疲劳时明显。上肢时麻时痛和无力,严重时不能握物、扣衣服、写字和出现尿滞留。少数累及交感神经而伴头痛、头晕、半身出汗等症状;躯干区第2或第4肋以下可出现胸、腹、骨盆区发紧,似缠绕束带感而喘不过气来。

2.体征:颈后伸、侧弯受限,患区颈棘突或旁肌肉压痛,单侧或双侧下肢肌张力增高,膝反射、跟腱反射亢进,上肢肱二头肌、肱三头肌腱反射亢进,弹中指试验时拇指及其它指屈曲呈阳性。躯干可在第2肋以下不同平面知觉减退,浅反射如腹壁反射、提睾反射多消失或减弱。

3.诊断及依据:多在35~60岁间,有肢体或躯干麻木,肌无力,行动握物困难,其症状呈波浪式进行性加重,X线拍片示,侧位颈椎曲度间孔变小、小关节重叠、项韧带钙化,颈椎矢状径减小为10mm(正常16~17mm),病灶常在颈椎4、5、6、7多个间隙或椎管内形成间盘突出、后骨刺伸入、后纵韧带钙化、黄韧带骨化,导致脊髓损伤。

① 四肢麻木无力,逐渐出现行走困难及大小便失禁,有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,肌肉萎缩,肌力差等体征。

② 膝、踝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,晚期可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及深部感觉消失,早期病轻常常感觉会阴部的肛门、尿道和阴道下坠,咳嗽喷嚏时可感觉大小便失禁外溢,以至加重而完全性瘫痪。

③ 颈椎X线摄片检查:椎骨有明显骨刺或关节移位。

④ 腰椎穿刺:奎氏实验可呈现阳性,脑脊液蛋白的含量增多。

⑤ CT或MRI检查:可进一步确定椎间关节移位及脊髓受损的程度,显示定性、定位、定量的临床价值。

治愈标准:

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,能独自步行或参加一般性工作。

好转标准:

症状有改善,尚不能参加工作。

4.鉴别其它疾病:

① 脊髓肿瘤: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、影像片可见骨质破坏、化验脑脊液蛋白量特高。

② 脊髓空洞症:多见青年,病灶多在颈胸脊髓膨大部、痛温觉与触觉分离。

③ 外伤性脊髓病:颈外伤后发病急、症状重、常伴高位性截瘫,预后差。

微信图片_20211216191229

3.椎动脉型

(一)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

椎间盘退变后,引起椎间隙不稳、椎体和钩椎关节骨刺形成,造成椎间孔变小。颈椎在上述基础上运动过程中,向侧方突出的椎间盘、骨刺等凸出物可刺激挤压同侧的椎动脉和壁上的交感神经纤维,导致椎动脉痉挛、血管腔变小、血流量减少不足等障碍。如果颈向右侧弯和右后旋转,可能也会使左侧椎动脉受刺激而紧张,出现两侧椎动脉供血不足。上述情况,都可能使椎~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。如果双侧都有骨刺和椎间盘突出物挤压椎动脉,在颈椎运动时,可能会使双侧椎动脉,同时在瞬间发生完全性阻塞而血液停流,常出现患者猝倒等急症,当患者倒地,颈椎的位置发生相反变化,椎动脉又恢复血流等循环功能,其神志也会立即清醒过来。伴有血管硬化,同时又有上述颈椎病变者,更容易使椎动脉型颈椎病加重,临床表现也会多样化。

(二)椎动脉特点

1.椎动脉解剖特点: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最大分支,于前斜角肌和颈前肌之间上行,一般经上6个颈椎横突孔,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,通过椎动脉沟,穿过寰枕后膜和硬脊膜,经枕骨大孔入颅腔,于脑桥下端左右两侧的颅底动脉、椎基底动脉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而灌注到(willis)韦利氏环。所以把椎动脉称为是人体通过一系列骨环的唯一动脉。

2.椎动脉的病理特点:病理尚未完全阐明,但在临床中常可见到最先病变始发椎间盘髓核变性,引起纤维环弹性改变而出现节段失稳病变,随后椎间关节与棘突间韧带发生相应松弛,颈椎的各间隙整体原正常的长度就会相应缩短,椎动脉就可能在上下挤压推拉的多角度刺激下变形而血流量减少,交感神经功能异常等诱因,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时轻时重的头痛、眩晕、颈痛、视力障碍、耳鸣、恶心、呕吐或无意识障碍猝倒等发作症状。

3.临床表现:眩晕为本病主要症状,脑供血不足时表现眩晕旋转性、浮动性、摇晃性或下肢软弱站立不稳,伴有头昏眼花感,头颈伸屈旋转转换体位时加重。头痛是由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下降而侧支循环血管扩张所致。头痛多在枕部及顶枕部,有时放射到两侧深处,可伴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。视力障碍也常见,多是双侧大脑后动脉缺血引起突然弱视或失明,数分钟可恢复视力。猝倒前察觉下肢突然无力而倒地,意识、视力和听力及讲话正常,并能自动站起来继续活动,本病是椎动脉痉挛或硬化过度伸展急促转头颈时血流阻滞下降所致。部分久病可出现定向和记忆障碍及面部五官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。

4.诊断与鉴别:根据临床表现、X线拍片颈椎正侧左右斜位和过伸过屈侧位拍片显示颈椎不稳,钩椎关节骨刺纵向、横向增生、椎间孔形态改变等均可牵制挤压椎动脉导致症状发生。

诊断依据:

① 多见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,病程缓慢,无明显外伤史。

② 有持续性头痛、头昏、耳鸣、听力下降等症状,颈部旋转和后伸仰头时出现一过性眩晕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突然昏倒在地。

③ 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,臂丛牵拉试验阳性。

④ 颈椎X线摄片检查:有骨质增生、椎间隙变窄,椎间孔缩小,有时见椎骨移位及颈曲异常。

⑤ 脑血流图检查:可显示椎动脉供血不足。

⑥ CT或MRI检查:可见椎动脉孔变细等异常影像。

治愈标准:

眩晕、头疼、恶心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。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。

好转标准:

眩晕、头疼、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,有时仍复发,但不会进行加重。

5.鉴别其它疾病:

① Meniere氏病:以眩晕、耳鸣、耳聋为主症,电测听有重震现象。

② 内耳药物中毒:有应用键霉素等对前庭毒性大的药物史,出现眩晕、听力平衡、口周围及四肢发麻。前庭检查异常,但无眼震颤。

③ 神经官能症:症状一过性与情绪变化有关,检查无明显体征。

4.交感神经型

(一)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善。从人体解剖观察,多数医学专家认为颈脊髓无交感神经细胞,但也有专家发现颈脊髓侧索靠近前角灰质处有交感神经细胞存在。颈脊神经根没有白交通支,但灰交通支与颈交感神经节和第一、二胸椎交感神经节的白交通支相连。由颈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随颈神经前支而分布,其末梢交感神经纤维可分布到咽部、上肢动脉、颈外动脉、颈内动脉、椎动脉和上肢、上胸、头颈汗腺、瞳孔括约肌、眼睑平滑肌、内耳、心脏等组织器官。交通支的分支还能发出脊髓脑膜返回神经,临床上称此神经为窦椎神经。窦椎神经被分出后即重新进入椎间孔,以供给硬脊膜,后纵韧带和颈部小关节及关节囊。当颈段硬膜、后纵韧带、小关节、颈神经根、椎动脉等组织受到周围或外来力刺激时,都有可能因交感神经反射而出现一系列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,这些反射是相互连络、影响而复杂,但其途径只有两种,就是脊髓反射和脑~脊髓反射。正是这种多途径的反射渠道,导致了多脏腑多系统的临床不同程序的单独反应和综合反应。但在体检中,往往查不出这些相应脏腑的明显病灶。

(二)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点

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多、抑制少。常常表现出多脏腑无病却显可互现的各种各样临床症状。

① 头部:头痛或偏头痛及头晕常伴恶心呕吐。

② 眼部:睑裂增大、视物不清。重者则瞳孔散大、眼目干、眼底胀,视野冒金花近似失明。

③ 心血管:心率快、律不齐、心前痛、血压高等。

④ 周围血管等:四肢躯干一处或多处发凉或有刺痛感,继之出现皮肤红和触摸痛,肢体两侧出汗不均匀障碍,听力、发音不正常,头昏眼花、眼睑下垂、流泪、鼻塞、心动过缓、血压偏低、肠蠕动增加等繁多不同症状。

(三)交感神经型诊断治疗依据:

常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和阳性体征。

有反射性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,如视力模糊、瞳孔散大,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,同侧面部充血、出虚汗、顽固性头痛、咽部有异物感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。

治愈标准:

症状消失,能参加劳动和工作。

好转标准:

症状减轻或稳定,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。

5.做爱型

(一)特点与表现

颈肩痛常见颈椎病患者,但其病因很多,除常见颈椎间盘突出、退行性改变或外伤因素外,平时也可见于青壮年做爱高潮后,特别是女性发病多些。现代医学证实,在做爱高潮间,人体各肌肉关节组织是强力收缩的,特别是颈椎在引体向内向上强烈动态运动中,头面胸部尽力向前曲屈伸展,颈椎必然向后反向曲凸,此时如果猛力向后曲凸超负荷过度屈伸,就会导致颈椎原生理曲度恢复受限或缓慢,造成颈椎曲度变直或不同程度的后凸,出现肩颈疼痛,活动受限等不适,严重者头偏向一侧即疼痛加剧,有时向枕顶或肩背部放射,有时也会出现头晕头痛和眼、耳、心前区、四肢等症状。检查时可发现颈项部肌肉痉挛,活动范围受限及伴有一侧或双侧疼痛明显。侧位X线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,多发生在C3-C7之间多个椎体生理曲度改变,也可见椎体后缘有重影为双边现象,关节突、关节边缘有重影为双突等现象。该类型颈椎病,多发生在尽力升高本身矮于配偶30公分以上并伴有颈部细长及瘦弱者。近几年经在国内外研究发现观察论证,多数做爱型颈椎病症状是可以在3日内自愈的,如果3日后症状不能自行缓解或在3日内症状明显逐渐加重,就需要找医生进一步诊治了。

(二)诊断依据:

① 多见于青壮年人,做爱后6小时内感到颈肩背疼痛,活动受限,转头时疼痛加重,有时伴有头昏、心动过速、耳鸣疲劳无力等症状。

② 颈椎X线摄片检查:可见生理曲度消失,出现变直或反弓成角畸形。除暴力创伤外,极少有颈椎错位影像显示。

(三)治疗标准

①治愈标准:

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,能参加劳动和工作。

②好转标准:

颈肩背疼痛等症状,明显减轻,颈椎曲度基本恢复正常,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。

6.混合型

两种以上类型颈椎病症状同时存在,如脊髓型与神经根型两者同时存在,可称混合型,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或性交型混合,也称混合型,也有三者以上混合形成的混合型。发病机制也是多种类型的。

混合型诊断依据:

具有颈椎病的两种类型以上主要症状。

治愈标准:

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,能参加劳动和工作。

好转标准:

症状好转或稳定,有时仍有复发。

选自(胡进江《定向正骨治疗疑难症》讲义)

QQ截图20230104103732

《定向正骨法(胸、腰、骨盆和肩周关节)技术传承培训班》

主讲内容:

1、独创的腰椎病“弓弦效应”最新理论与临床实践;

2、腰椎病特殊诊断检查及治疗方法;(冲击椎间盘回缩,  松解挛缩组织;矫正脊柱侧凸旋转;激活脊柱整体经络感传效应

3、骨科四大难症特殊治疗方法:(1)椎体滑脱~~~空腹冲击法;(2)强直性脊柱炎~~~三步松解法;(3)骨股头坏死~~~松筋四部法;(4)外伤性截瘫~~~骶前叩击法;(5)骨盆不正~~~抬腿压盆法、(6)肩周炎~~~四步法;(7)腰椎滑脱~~~二步法;(8) 腰椎间盘突出~~~三步法;(9)骶髂关节~~~三步法;(10)膝关节炎~~~一步法。

培训时间:长期举办

培训地址: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西流亭村A区1号楼

培训费用: 3880元(含报名费200元)、食宿自理、统一安排。

教学模式及证书:

1、胡进江教授亲自教学,上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、下午手法学习。

2、报道时交1张一寸免冠照片,颁发由胡进江教授签名的定向正骨法技术传承培训结业证书。

3、可携带疑难患者由胡进江教授现场诊断与病例分析。

咨询手机\微信:15600256977\13520314457 \ 13276392863(陈老师)

 QQ截图20220830085231